【一家之言】
元宇宙潛力企業群當下的努力連接著指向未來的創造。
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Facebook更名為Meta是其中最主要的標志性事件,元宇宙的概念已經蔚然成風,熱潮正在刮起,我們要認知元宇宙,要義之一是對元宇宙企業的認知。胡潤研究院近日首開先河,發布了《2022胡潤中國元宇宙潛力企業榜》(以下簡稱《企業榜》),評出了兩岸四地元宇宙領域最具發展潛力的200強,分20強、50強、100強和200強四個階梯,相關企業價值在10億美元以上。而價值不到10億美元的30家企業,則另外入選元宇宙“未來之星企業”,給我們提供了一份有價值的入門導引名錄。
從產業領域看,《企業榜》的元宇宙100強潛力企業,歸類為五大產業領域,一是以中興通訊、科大訊飛等為代表的底層技術類企業(38%);二是以字節跳動、芒果超媒等為代表的生態應用類企業(23%);三是以網易、百度、三六零等為代表的平臺技術類企業(20%);四是以華為、小米、歌爾股份等為代表的終端產業類企業(10%);五是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為代表等網絡技術類企業(9%)。這些企業的主營業務,從事軟件與數據服務、半導體、傳媒和娛樂、電子元件、消費電子和人工智能的占比,分別為17%、16%、15%、14%、10%和8%,其余的則為電信、零售和金融服務等。
從這些企業的產業與主營業務數據來看,現在并不存在著一個或多個純粹的元宇宙企業,元宇宙的內涵與外延,在今天還是模糊乃至不確定的,并沒有一項公認而準確的定義,猶如一頭大而無邊的大象,各家元宇宙潛力企業觸及的,僅是這頭大象中的大小略有差異的一隅,彼此都如盲人摸象一樣,在不斷摸索中探索著元宇宙這頭大象。這也表明,現代企業對元宇宙的認知與創發構建,是許多項既有個性也有協同性的系統工程,絕不是單純一家企業或一個產業就可以單獨完成的。結合Meta、微軟、蘋果等國際大公司現在對元宇宙的研發與開發探索,對此就更容易理解了。
在《企業榜》100強里,騰訊、阿里、京東、百度等92家企業為上市企業,非上市企業僅有華為、字節跳動等8家,可見上市企業是主流。百千萬企業如百千萬艘船舟,資本市場則如海洋,可以為更多的上市企業探尋元宇宙的星空提供更廣闊的平臺與空間。其中的亮點之一,《企業榜》中有被稱為科創板“AI平臺第一股”的云從科技,是至今尚無盈利但已經在科創板上市的虧損企業。虧損的初創高科技企業能夠在科創板上市,無疑為有關企業在未來實現可能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資本平臺,提供了一個更好的融資來源,為未來的扭虧為盈加大了概率。創業企業萬事開頭難,要不斷研發創新的高科技創業企業的開頭尤其難。特斯拉至今為止的有限的上市期間,多數的年頭是屢屢虧損的,正是因為有資本市場源源不斷的輸血與支持,特斯拉才能夠迎來高光時刻,馬斯克才能夠成為世界首富。科創板為包括元宇宙在內的虧損但有優秀潛質的科技企業打開了一扇門,價值上是落實了對相關企業高強度研發投入的資本支持,意義則更深遠,為元宇宙等新興產業提供了新的不竭的資本源頭活水,更為中國經濟嘗試開辟著一片又一片新的藍海,這尤其值得點贊。
元宇宙是一種創造,元宇宙潛力企業群當下的努力連接著指向未來的創造,正如德魯克所說:預見未來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創造未來。元宇宙潛力企業的潛力,不是現在的我們所可以限量乃至可以想象的,這也是資本市場里元宇宙企業現在正在春潮萌動的最大邏輯。
(作者系哲學博士、證券資深研究人士)
以上文章發表的言論,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證券時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