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劉藝文
互換便利工具于去年下半年推出,不少券商獲得參與互換便利的業務資格。哪些券商實際開展了該項業務及進展如何備受市場關注,部分券商在2024年年報中進行了相關介紹。有券商表示,公司通過互換便利獲得的資金用于持倉股票和股票ETF,將會平衡好互換便利資金的功能性與效益性。
去年10月,央行宣布決定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以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份股等資產為抵押,從人民銀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高等級流動性資產。通過互換便利操作,非銀機構可將手中流動性較差的資產置換為國債、央票,以便在市場上進行回購或賣出融資。且運用互換便利獲取的資金僅可用于投資股票市場。
申萬宏源介紹,公司作為首批獲得互換便利業務資格的金融機構,整體參與進度屬于同業前列。公司發揮了做市商專業優勢,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了專業化的流動性支持,公司在北交所做市業務中創市場先例,為首家通過互換便利賬戶開展北交所做市業務。
東方證券稱,穩妥使用互換便利資金,高效篩選合適的A股標的,公司還響應政策號召,完成互換便利項下首筆國債換入交易以及國債質押式回購交易,成為首批落地該項創新業務的券商。
中國銀河表示,公司積極參與互換便利操作,有效提升權益投資規模,為A股市場帶來增量資金,充分發揮耐心資本和壓艙石作用,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有的券商還在年報中披露了與互換便利有關的會計科目的變化情況。其中,國信證券年報顯示,公司通過互換便利取得的債券為賣出回購業務而設定質押的期末公允價值,為29.44億元;2024年末,浙商證券變現有限制的其他權益工具投資金額為5.21億元,系互換便利業務的質押及持有產品處于限售期;東方證券在年報中披露,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同比增加16.55%,主要是債券賣出回購和互換便利借入資金規模增加。
在年報中,券商還表示,將平衡互換便利資金的功能性與效益性。財通證券稱,公司使用互換便利獲得的資金持倉股票和股票ETF,發揮金融機構專業作用,助力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力爭通過資金運作提高綜合收益,強化投資研究及風險控制,平衡好互換便利資金的功能性與效益性,并加強互換便利與其他自營資金的統籌,通過統籌運作降低互換便利以及自營資金收益的波動性。未來,公司將持續用好政策資金,加強“投行+投資+投研”聯動,不斷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助力企業估值提升。
東吳證券表示,展望2025年,將穩步開展做市業務,助力活躍資本市場,積極利用互換便利工具,借助綜合資金成本降低優勢,擴大投資范圍。
國信證券則表示,將繼續加強非方向性投資策略的探索,同時也將結合互換便利和其他權益工具,適度擴大方向性投資敞口,兼顧投資收益的穩定性和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