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華友鈷業(603799)召開業績說明會,公司業績超預期引來機構和投資者的高度關注。董事長陳雪華詳細回答投資者關切,涵蓋公司經營、三元材料趨勢、鎳價走勢、印尼鎳資源開發以及國際化經營等方面。
“印尼項目會一個比一個建得更好。”陳雪華充滿信心地告訴投資者,公司在技術、管理、資源多方面協同發展,三元材料已經到了重新起步、發揮作用的時候,以及公司將加大科技創新,進一步提升自身技術,目前市場未來訂單預期良好。
“科技創新是頭等大事”
“制造業的企業,自己的基本功要練好。”陳雪華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反復強調這一點,并把科技創新作為規劃的頭等大事。
陳雪華表示,圍繞全產業鏈,從資源開發到終端材料各環節領域領軍人物全覆蓋,引領產業科學發展,特別是公司要把一體化的優勢充分放大,在體量大的時候會充分展現,如果規模小可能體現得不明顯。
此外,公司會階段性加大資源開發的力度。陳雪華強調,產品領先、成本領先是非常重要的支撐要素,對此公司需要進行管理創新、技術進步,以及對資源端的控制和開發能力。圍繞資源端,公司將繼續加強這方面的力量,把更好的資源優勢轉化出來。
華友鈷業2024年年報和2025年一季報公布后,多家機構點評表示公司業績超預期。公告顯示,華友鈷業2024年凈利潤41.55億元、同比增長約24%,2025年一季度凈利潤12.52億元、同比增長約140%。
投資者提問公司未來盈利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陳雪華表示,“再造一個華友是公司發展的基本目標”。其中,公司一體化產業優勢、國際化經營優勢、全方位科技優勢、高水平生態優勢都將是未來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因素。
華友鈷業表示,將堅持以新能源鋰電材料為核心,以鎳鈷鋰資源保障為支撐,堅持“上控資源、下拓市場、中提能力”的轉型升級之路,進一步發揮一體化產業優勢、國際化經營優勢、全方位科技優勢、高水平生態優勢,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
“三元未來三年恢復到應有地位”
“國際市場還是以三元材料為主。”陳雪華告訴投資者,2024年是三元打基礎、重新出發,2025年是未來三年恢復到自身應有地位的第一年。
陳雪華分析,盡管當前市場磷酸鐵鋰材料占比有所增長,但三元材料憑借其在中高端乘用車市場的性能優勢,依然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尤其是隨著三元材料在AI機器人、低空飛行器等新興領域滲透率提高,以及固態電池產業化加速,高鎳三元材料需求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同時,鎳、鈷金屬具有較好的回收價值,三元材料的性價比進一步凸顯,形成全生命周期成本優勢。當前鎳價穩定在15500—17000美元/噸區間,三元材料成本已接近磷酸鐵鋰,且其在能量密度、低溫性能及循環壽命上仍具顯著優勢。因此,陳雪華董事長預計,隨著三元材料技術的進步、鎳價的穩定,三元材料在動力電池中高端市場的占比份額未來會有一定回升。
據了解,華友鈷業一直以來高度重視三元材料的技術研發與創新,不斷加大科研投入,推動產品性能提升和成本優化。公司通過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合作,以及自身科研團隊的努力,在高鎳三元材料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將持續引領三元材料行業發展。
“印尼項目會一個比一個建得更好”
在全球布局與國際化經營方面,華友鈷業已構建起海外資源、國際制造、全球市場的經營格局。陳雪華介紹,公司在印尼、剛果(金)、津巴布韋等資源豐富地區積極布局資源開發項目,同時在國內及海外如匈牙利等地建設先進制造基地。
“沒有資源,堅決不投;沒有好伙伴,堅決不投。”陳雪華表示,印尼是華友鈷業轉型升級的主陣地,公司將在上述前提下,健康、安全、可持續性地進一步加大在印尼的投入。
針對投資者關注的印尼鎳資源開發規劃,陳雪華透露公司兩大項目已進入投產倒計時:與淡水河谷印尼、福特汽車合作的波馬拉(Pomalaa)濕法冶煉項目年產能12萬噸鎳金屬量,預計2026年底投產;與淡水河谷印尼合作的索洛瓦科(Sorowako)高壓酸浸項目年產能6萬噸鎳金屬量及5000噸鈷金屬量,項目計劃2027年建成投產。未來,華友鈷業將繼續加大在印尼的資源開發力度,完善產業鏈布局,強化資源保障能力。
“印尼項目會一個比一個建得更好。”陳雪華信心滿滿地告訴投資者。目前技術進步已經大幅提升了相關項目的運營效率,并降低了運營成本。公司將堅持開放發展,進一步深化全球布局,持續提升參與全球資源配置、融入全球產業分工、加入全球市場競爭的能力,逐步實現從中國企業向世界一流企業邁進。(厲平)
校對:楊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