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海聯金匯(SZ.002537)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48791.61萬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917.10萬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5920.44萬元。其中,扣非歸母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上升283.07%。
在年報發布的同時,海聯金匯攜旗下直接/媒介熱成型工藝產品、高強度車身結構件、鋼鋁混合超高強度地板、鎂/鋁/復合材料等輕量化零部件,以“努力奮斗邁進全球零部件100強”為主題,精彩亮相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
截至發稿日,海聯金匯股價8.97元/股,近五日漲幅46.57%,市值105.31億元。
一、聚焦精耕汽車零部件主業,毛利率上升3.28個百分點
海聯金匯主營業務為汽車零部件業務。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統計,2024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3128.2萬輛和3143.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和4.5%,產銷量再創新高,繼續保持在3000萬輛以上規模,連續16年穩居全球第一。乘用車方面,2024年我國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2747.7萬輛和2756.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2%和5.8%,其中,國內銷量2260.8萬輛,同比增長3.1%;出口銷量495.5萬輛,同比增長19.7%。中國品牌乘用車表現突出,2024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1797萬輛,同比增長23.1%,市場占有率65.2%,較上年同期上升9.2個百分點,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海聯金匯稱,2024年是公司改革發展的關鍵之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公司體現出了較強的應變能力和發展韌性。公司在戰略層面進一步聚焦汽車零部件主業,組織變革、人才引進、客戶及產品開發、低效資產處置等取得重要進展,汽車零部件板塊經營毛利大幅增長。金融科技板塊在公司戰略指引下,進行業務重組,出售第三方支付業務,同時進一步加強風險控制,強化穩健經營,重點提升服務核心客戶能力和新業務拓展能力。
面對中國汽車行業大發展的市場機遇以及行業內優勝劣汰的加速進行,公司緊抓市場機會,采取了一系列投入和改革措施,切實提升汽車零部件業務的整體競爭力。一是聚焦主業,進一步明確汽車零部件業務作為公司未來的戰略發展方向,聚焦資源和能力,提高投資發展力度,同時出售第三方支付業務、剝離/重組持續虧損的商用車業務,更加輕裝上陣聚力發展。二是大力開拓業務機會,持續拓展新客戶,新進入3家知名主機廠供應鏈體系,進入某知名主機廠戰略供應商清單,獲某知名主機廠年度優秀供應商、品質卓越獎等表彰,獲取新項目定點近百個。三是持續投入研發創新,優化產品結構,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配套產品,加大輕量化、新材料等產品的研發力度,新一代熱成型技術、鋼塑儀表板橫梁等取得突破。四是夯實經營管理,在公司內實施組織變革,引進高層次人才,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資源整合和業務協同,提升協同效益和應變能力。五是持續關注產業投資并購機會,重點關注汽車零部件行業、機器人零部件行業的相關標的,通過高質量的投資并購助力業務發展。報告期內,公司主動壓縮低毛利業務規模,提升高毛利業務占比,汽車零部件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87,076.30萬元,毛利率較上年同期上升3.28個百分點。
二、精彩亮相上海國際車展,三十年底蘊助增新成長活力
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近期隆重開幕,海聯金匯在2.2館2BA057展位攜直接/媒介熱成型工藝產品、高強度車身結構件、鋼鋁混合超高強度地板、鎂/鋁/復合材料等輕量化零部件,以“努力奮斗邁進全球零部件100強”為主題盛大參展。
作為中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海聯金匯1993年即開始配套“桑塔納”,實現國產替代;2000年,國內首款儀表板橫梁研發成功;2005年,首款車門加強梁激光焊接工藝開發成功;2011年,首款鋁合金防撞梁開發成功,同年成功登陸深交所;2021年,直接熱成型產品開發成功;2022年,輕量化高強度鋼鋁混合地板開發成功;2023年,鋼塑CCB研發成功;2024年,媒介熱成型研發成功。按2024年海聯金匯年配套千萬臺份的供應規模推算,相當于在中國每下線3臺新車就有1臺是海聯金匯供應的零部件。
三十余年來,海聯金匯深耕汽車智能制造產業,終于在高質量汽車零部件發展道路上結出豐碩成果,全國共有40余家生產基地,為比亞迪、奇瑞、吉利、大眾、通用、奧迪、沃爾沃、廣汽豐田、一汽豐田、理想、賽力斯、長城等20余家車企提供專業的就地化快速響應服務。公司從產品設計、原材料供應、模具及設備開發,直至最終量產,為客戶提供系統性的一站式服務,極大提高便捷性及客戶滿意度。
跨入新能源時代,以技術為錨,以創新為帆,海聯金匯攜旗下上海和達、青島海聯、浙江海聯等多個品牌,聯手為客戶、行業和社會持續創造更安全、更低碳的汽車產品!(齊和寧)
校對:呂久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