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季報披露完畢,除了美股、港股等QDII資金的“必爭之地”,投向越南、印度等新興市場以及歐洲發達市場的QDII資金也逐季增長,多只相關基金被買至溢價乃至限購即是例證。
在全球性關稅爭端的背景下,各大市場的前景均平添了一份不確定性,已有相關產品在數天內跌幅近20%,因此在一季報中這些“小眾”的QDII基金行情以及展望備受關注。
越南市場波動加大
作為國內唯一布局越南市場的基金,天弘越南基金一季度業績降幅為2.56%,份額比去年四季度降約2億份,截至一季度末整體規模約44.06億元。
數據顯示,2025年開年首季度,越南國內延續了較強的經濟活力?;鸾浝砗硎荆骸拔覀冏⒁獾剑侥蠂鴥葘τ谛乱粚谜С纸洕鲩L的信心持續加強,這或許是今年,乃至往后幾年最重要的預期差。”
具體而言,胡超認為,越南上一屆政府的執政風格整體偏保守,反映在經濟發展方面主要是項目審批持續推遲、政府開支落后于預期、私營部門活力受到顯著抑制等。自蘇林執政以來,這屆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推進進度非常迅速。根據胡超的觀察,截至目前,越南國內的部委合并已經接近尾聲、地方兩級政府重組也預計于8月底前收官,各項法律制度建設日趨完善,各重大項目的審批權限下放、審批進度加快等,均驗證了此屆政府高效的行政作風。
在行業配置上,該基金保持了銀行、券商板塊的超配,胡超解讀稱,超配券商板塊在首季度給該基金帶來一些超額收益,主要系越南被納入新興市場的預期再度強化。“我們預計在2025年該事件有望取得實質性進展。我們在越南的行業配置和選股策略沒有發生變化,一是選擇適應當前越南經濟發展階段的行業;二是選擇行業內的龍頭公司,或者具備成為龍頭潛力的個股?!?/p>
越南股市近年來吸引了全球布局者的目光,但小眾市場的波動性亦不可小覷,在4月初的關稅風波中,天弘越南市場4個交易日內回撤超過19%,截至4月24日,二季度內下跌約9.4%。
印度市場延續弱勢
印度市場在一季度整體表現偏弱,因面臨估值下修,疊加盧布貶值壓力和外資流出,印度市場延續了自2024年10月后的回調趨勢,表現落后于新興市場指數和亞太市場指數,宏利印度QDII基金一季度內跌幅約4.43%,份額合計增約3000萬份。
宏利印度QDII基金的基金經理師婧認為,印度市場一季度表現較弱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海外宏觀特別是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對于全球風險偏好的影響;二是印度2024—2025財年三季報(也是2024自然年四季度)的業績繼續呈現二季報以來較弱的趨勢,表現為低于預期的上市公司業績的比例高于歷史的平均值,高利率抑制了居民和企業信貸支出,地方選舉使得投資在當期也呈現較弱表現,導致整體公司業績沒有大幅的好轉。
資金流動方面,一季度外資對印度市場呈現較大凈流出狀態,凈流出額達到137億美元,2024年外資凈流出僅8億美元,2023年外資凈流入印度214億美元。估值方面,市場的大幅回調也使得前期市場擔憂的高估值有所緩解,印度估值由市場溢價,轉為相比自身2年期和10年期的折價。貨幣政策方面,印度也在2月的貨幣政策會議上迎來5年來的第一次降息,基礎利率從6.5%下調至6.25%,印度儲備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會議預計經濟活動將改善,農業部門保持樂觀,制造業預計將逐步改善。
歐洲發達市場仍有折價
此外,還有部分投向發達市場的QDII產品亦受關注。
截至一季度末,共有20.85億元的資金投向日本市場,如摩根日本精選重倉了日本市場,博時大中華人民幣、天弘全球高端制造也均有布局。
報告期內東證指數下跌,影響股價的因素包括美國對半導體出口采取更嚴格限制,中國的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開發并免費開源的低成本R1模型,引起對人工智能未來開發的重大投資的反思。有關美國加征關稅的報道,引發了對全球經濟影響的擔憂。此外,日本股市還受到長期利率上升的拖累,市場猜測日本央行或將進一步加息,以及日元兌美元走強。
展望后市,摩根基金張軍表示,短期內,日本股市或將有所承壓,但基于對美國經濟持續擴張的預期,隨后日股有望獲得支撐,跟隨美股重拾漲勢。
此外,張軍認為,日本企業的業績向上修正占據主導,同時日本經濟超預期指數也保持在正值區間。估值方面,當前東證指數動態P/E在14 倍左右,也將為日本股市提供支撐。
“投資結構上,我們認為,投資日本股市,選股非常關鍵。短期看,經濟復蘇或將有利于那些聚焦內需或旅游的公司;而那些具備強勁技術和創新資本的企業,則可能會有更長期的增長潛力。”張軍表示。
歐洲方面,截至一季度末,共有超過25億元、16億元和6.1億元的QDII資金分別投向德國、法國和英國,雖然合計資金約有50億元,但依舊較為“小眾”。
張軍解讀歐洲市場機遇時認為,歐洲股市相對美股存在顯著估值折價,但當前市場質量已與美股相當,且預期實現中高個位數盈利增長。歐洲企業高管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回購股票,盡管短期內估值重估未必發生,但歐洲經濟蘊含更大超預期空間。
“對于歐洲長期投資主題,技術應用、醫療創新、新興市場消費及氣候變化仍是核心長期趨勢。2025年人工智能及其潛在應用將成為投資焦點。隨著2025年—2026年經濟增速預期提升,通脹下行趨勢有望延續,為歐洲央行漸進式調整利率減輕壓力。”張軍解讀表示。
責編:戰術恒排版:劉珺宇
校對:楊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