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郭潔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4月以來,海外機構共對175家上市公司進行調研。
從行業分布來看,電子、計算機、醫藥生物三大行業獲海外機構重點關注,分別有33家、21家和21家上市公司獲調研。電力設備、汽車、通信和基礎化工行業也有超5家以上公司獲海外機構調研。
個股方面,華明裝備最受海外機構關注,獲71家海外機構調研。公司在機構調研中表示,公司已實現80%以上零部件自制,外采主要以通用零部件為主,真空泡以外資在國內的工廠生產為主,在國內也有替代產品,并且性能不弱于進口產品,可實現整體國產化。
匯川技術獲70家海外機構調研,居次席。公司表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產品包括小型PLC、中型PLC、中大型PLC,均實現了大批量銷售。近年來,伴隨著持續加大在控制類產品的投入力度,公司PLC產品能力不斷提升,目前在鋰電、光伏和印包等眾多行業得到較好的應用。
從股價表現來看,海外機構調研股4月以來平均下跌5.11%。其中,上漲的個股有百亞股份、潤貝航科、晨光生物、榮昌生物等。
股價表現最好的是百亞股份,4月以來累計漲幅為20.87%。公司月內獲5家海外機構調研。百亞股份表示, 2024年年年底提前對絨毛漿等原材料進行了一定儲備,目前庫存較為充裕;同時公司會相應增加歐洲漿的采購量以及研討拉美及國產絨毛漿的替代方案,目前正常推進中。整體來看,當前關稅劇烈變化對公司短期影響相對較小。
潤貝航科4月以來累計漲19.41%,公司月內獲2家海外機構調研。潤貝航科表示,公司海外業務團隊積極探索國產飛機在海外市場落地后的本地化服務模式,努力讓公司分銷、自研業務一起和國產民機“出海”戰略一起“走出去”。
從業績來看,4月以來獲海外機構調研的公司中,171家公布了2024年度業績相關報告(含年報、快報、預告)。佩蒂股份、中微半導、普冉股份、江波龍、天融信的業績扭虧。
中國移動2024年凈利潤規模居首,公司報告期實現營收10407.59億元,同比增長3.12%,歸母凈利潤為1383.73億元,同比增長5.01%。中國移動4月以來獲1家海外機構調研。
12家公司2024年歸母凈利潤實現翻倍,增幅居前的有美諾華、艾為電子、天馬新材、瀾起科技等。
從2024年年末的QFII持股數據來看,4月海外機構調研的個股中,有27只個股獲QFII持倉,其中17只個股2024年業績良好,寧波銀行、華測檢測、龍高股份、柏楚電子的QFII持股比例居前,均超3%。
(專題數據由證券時報中心數據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