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成立以來第一次實現全年盈利?
有媒體報道,至2025年3月,盒馬實現了全年盈利(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且無論淡旺季都達成了一個較好的盈利水平。
不過,對于這一消息,盒馬方面并未公開確認。4月21日,盒馬方面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不予回應。
2024年最后一天,盒馬CEO嚴筱磊發布全員信,提到盒馬過去9個月只做了三件事:回歸用戶價值、聚焦戰略方向、推進組織建設。一系列調整為盒馬帶來不錯增長,去年一年,盒馬在連續9個月整體盈利的基礎上實現了雙位數增長,顧客數增長超過50%。
她在信中強調,2025年,盒馬聚焦在盒馬鮮生和盒馬NB,前者復制成功模型,后者打磨最優模型,有望沖擊千億規模。據介紹,盒馬新財年還將持續狂奔,計劃在2025年開近100家門店,進駐幾十個新城市。
無獨有偶的是,不僅是盒馬進行了轉型,永輝、物美等傳統商超也在進行調改。2025年伊始,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2024年連鎖超市的經營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從全行業來看,2024年,四分之三的超市企業嘗試調改,其中75%取得了增長,增幅主要集中在20%以內,個別調改門店增長超過50%,調改成效初顯。
加速開店
新戰略下,盒馬加速開店。
4月18日,盒馬在江蘇一日同開兩家新店,分別落地揚州、泰州。緊接著,4月19日,盒馬鮮生煙臺首店開業。
這既是去年盒馬密集快速開店的延續,也是其兩大開新店方向的縮影。過去一年,盒馬共開出72家新店,平均每5天開一家新店,其中三分之一位于二三線城市及縣城。盒馬披露的數據顯示,盒馬鮮生2024年進入了21個城市和區域,僅在長三角,就進入了包括常熟、桐鄉、義烏、諸暨、德清、張家港在內的6個縣城。
力拓下沉市場的同時是,開去更多北方城市。此前盒馬的門店大多聚集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僅在大本營上海就有60多家。不僅是山東煙臺,5月盒馬將在天津開出一家新店,這或將是盒馬北方擴張的一個重要節點。
值得一提的是,2月中旬,馬云曾前往長沙盒馬鮮生門店進行視察,也有門店員工向媒體透露“他很滿意我們這里”。業內人士認為,這也預示著盒馬2025年將會保持高歌猛進的勢頭,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據報道,盒馬的核心業務板塊“盒馬鮮生”近期進行了高層調整。目前,盒馬鮮生的業務架構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線下門店營運、線上運營、采購以及物流供應鏈,各部分負責人直接向盒馬CEO嚴筱磊匯報。
實際上,自2024年,時任盒馬CFO的嚴筱磊兼任CEO起,便吹響了戰略調整的號角重新開放了X黃金會員和X鉆石會員的開卡與續費服務,并對原有會員權益進行了升級。同時,盒馬將免運費門檻從部分城市的99元下調至49元,這一調整被視為對消費者體驗的進一步優化。有“進”亦有“退”,上海三家盒馬X會員店在4月1日起停止營業,但仍支持線上下單和配送。
聚焦之下,去年一年里,盒馬鮮生大店達到430家,總數已超過沃爾瑪中國。今年3月初,盒馬在內部披露了2025財年戰略規劃,新財年仍將聚焦盒馬鮮生業態擴張,計劃新開近100家門店,進駐幾十個新城市。
也不僅是盒馬,山姆在進入2024年后,開店速度再次提升。去年全年,山姆中國總計開出了6家門店,包括東莞、溫州、泉州等新二線城市。而據今年發布的山姆新店招聘廣告中,地點覆蓋嘉興、合肥、中山、張家港等二三線城市和縣級市。
變革之戰
上述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調查顯示,2024年連鎖超市行業面臨較大的發展壓力。
其中,38.2%的超市企業銷售總額同比實現增長,主要來自經營能力的提升,但大多門店總數并未增加,更有57.4%的企業銷售總額同比出現下降。
近年來,傳統商超業態面對的市場壓力是肉眼可見的,消費者在迭代,消費習慣也在變化。
“已經很少去線下超市了,可能只有周末有空,平時都是在線上下單送到家。”家住上海的90后消費者林女士表示,“不過,幾家線上買菜都有在用,其實感覺差別不大,各家的果蔬也好,網紅爆品也好,基本都相互同質化了。”
不光是靠開店,前置倉亦是解法之一,以更多的配送網點,覆蓋更廣闊的消費者。在沃爾瑪2025財年第三財季發布電話會上,沃爾瑪公司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董明倫介紹,目前沃爾瑪中國約有一半的銷售額來自數字渠道,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于那里超過350個山姆店分銷點網絡(前置倉)。
與此同時,盒馬還對全國近一半的盒馬鮮生門店進行了調改,并通過算法進行升級;自去年起,盒馬還重啟了前置倉,與盒馬鮮生大店組成“1+N”的模式。當時盒馬方面透露,試點使用前置倉,是為了加密服務半徑,為更多用戶提供3公里30分鐘內送達服務。
相對應地,多家傳統商超也紛紛加入“爆改”行列。2024年,永輝超市通過胖東來幫扶調改和學習胖東來自主調改兩種模式,在全國多個城市啟動門店調改,逐步向品質零售轉型。數據顯示,今年初,永輝超市上海首家“學習胖東來”自主調改店開業,開業首日客流超2.5萬人次,并帶動門店所在的金山萬達廣場客流超過8萬人次。
更進一步的是,電商平臺上的價格進入了一個接近完全競爭的市場。這意味著,零售業的變革也要向更深處探索,不僅是業態模式的改變,也要回歸商品本身。目前可見的趨勢是,眾多商超自營品牌商品大量攀升,同時,更多品牌商家研發新品入駐,以期抓住發展機會。
“現在正是發展品牌的最佳時機。年輕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深刻變革和線上生鮮電商的蓬勃發展為農產品品牌化鋪設的康莊大道。”上海正陽禽業黨支部書記、執行董事羅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介紹道,“目前,僅是雞蛋在線上渠道的銷售就已占其C端業務的30%,目標是劍指50%。線上渠道天然適合品牌化運營,在新零售環境下,沒有品牌基礎的產品很難獲得銷售機會。”
作為連接消費與商品的重要橋梁之一,商超的位置仍不可取代。如今,在消費習慣和需求轉換的下半場,無論是服務、配送等細節,還是業態、產品等關鍵要素,轉型探索之路充滿了挑戰,也飽含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