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上市公司2024年年報和2025年一季報發現,金融、基建、電力等高股息板塊依舊受到險資機構的青睞。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按照持股市值來看,險資主要持有非銀金融、銀行、通信、交通運輸、電氣設備等板塊標的。從行業持股數量來看,在電子、機械設備、電力設備、基礎化工、交通運輸、醫藥生物、計算機等行業內,均有超20只個股被險資機構持有
隨著上市公司2024年年報和2025年一季報逐漸披露,保險資金的調倉換股動向也浮出水面。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金融、基建、電力等高股息板塊依舊受到險資機構的青睞。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市場利率低位徘徊,追求穩健投資的險資提升了高股息標的配置:一方面可以獲取穩健的分紅收益,以高股息率來緩沖債券收益率下行的影響,發揮收益“壓艙石”作用;另一方面,高股息資產大多是大盤藍籌股,波動率相對較低。
青睞銀行等高股息板塊
對于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穩健投資的保險資金而言,持有高股息標的依舊是獲取穩健收益的“壓艙石”。
在剔除保險公司的關聯持股后,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按照持股市值來看,險資主要持有非銀金融、銀行、通信、交通運輸、電氣設備等板塊標的。
在險資持股市值前10只個股中,銀行占據6席,分別是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浙商銀行。此外,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貴州茅臺等分紅穩定的大盤藍籌股也排在險資持倉市值的前列。
從行業持股數量來看,在電子、機械設備、電力設備、基礎化工、交通運輸、醫藥生物、計算機等行業內,均有超20只個股被險資機構持有,被持有標的大多是行業龍頭企業。
“在近年來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下,通過配置高股息標的可以為險資帶來穩定的分紅回報,因此以銀行為代表的分紅穩定、高股息標的得到險資的青睞。”一家險資機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險資調倉動作頻頻
險資機構的調倉動向,從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數量變化中可以窺見。總體來看,2024年第四季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險資關注高股息、基建、能源、電力等板塊配置。
Wind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有80多家上市公司的險資股東持股份額上升。其中,部分險資機構持有的中國電信、平煤股份、中國石化、招商公路、華菱鋼鐵、淮河能源、海油發展、郵儲銀行等個股股份,均較2024年第三季度末有所上升。
例如,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人壽旗下保險產品增持中國電信A股、中國石化A股股份,增持數量分別約為7100萬股、2560萬股;瑞眾人壽增持平煤股份約2862萬股;長城人壽增持淮河能源約1589萬股;平安人壽增持郵儲銀行A股約1174萬股。
截至4月21日,已經有29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報。從一季報情況來看,2024年一季度,三維化學、平高電氣、龍凈環保等上市公司獲得險資機構增持。
其中,前海人壽旗下保險產品增持三維化學約440萬股股份,新華保險旗下保險產品增持平高電氣超1500萬股股份,太保壽險旗下保險產品增持龍凈環保超570萬股股份。
險資入市空間進一步打開
近期,金融監管總局上調了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進一步打開了險資入市的空間。在業內人士看來,市場利率持續下行背景下,險資入市必要性提升,高股息、科技領域或是重要配置方向。
“資產端方面,長端利率維持低位,當前新配債券預計已難以覆蓋新流入保費的負債成本,一味超配長債拉長久期,將加劇收益錯配風險,疊加非標資產大量到期,預計每年有超3.5萬億元的資產面臨再配置。”國金證券發布研究報告表示,在優質非標資產荒下,險資未來需要增加其他資產配置來彌補非標收益的缺口,通過提升高股息股票配置,以股息補票息是提升凈投資收益率的重要路徑。
東興證券發布研究報告認為,近期國家在支持科技企業創新發展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解決科技企業的融資問題成為政策支持的重中之重。發揮資本市場資金融通功能需要保險行業的全方位參與,助力科技企業做大做強有望顯著改善保險公司的經營業績。
在東興證券看來,近年來,利率下行令險企投資端“資產荒”問題持續加劇,如何尋找高收益資產成為險企的一大難題。通過長線資金形式參與科技企業投資,有望實現科技企業經營資質的改善,進而提高潛在投資回報,而更多較高回報的科技投資將持續優化險企投資資產結構,提升整體投資收益水平,降低利差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