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挫的交易日里,主動權益類產品若能保持清倉甚至空倉,基民或將十分“慶幸”,而靈活配置基金的合同規定則賦予此類產品更加收放自如的倉位控制,個別產品憑借著較小的規模在年內數次行情轉換中擇時得當,取得了不錯的超額收益。
雖然長期投資在公募行業被奉為圭臬,但“擇時之辯”依舊是橫亙在投資端經久不衰的話題。極少數基金經理坦承自己愿意通過擇時平滑凈值曲線,有公募人士坦承“擇時是很困難的事情”,對基金經理的能力要求較高,而且會受制于產品類型的約束。且擇時需要快進快出,對持倉個股亦有流動性要求。
“老基金”空倉躲過大跌
4月7日A股巨震,在2900余只個股跌停的背景下,多只主動權益類產品跌幅超過10%,僅有20余只基金業績收正,而益民服務領先盤后披露的凈值讓基民“虛驚一場”,該基金當日凈值變化為0,成功“躲過”大跌。
從凈值曲線來看,年內,益民服務領先這只產品顯然在倉位控制上做了斟酌——截至去年末,該基金股票倉位僅有0.89%,但從年初開始,隨著行情升溫,該基金亦同步拉升,漲幅一度高達近20%,這意味著基金經理在一季度內迅速將倉位抬升到高位。
但在3月末至4月7日大跌當日,基金的凈值曲線拉成一條直線,基金經理無疑采取了空倉措施安然度過了重挫;但在隨后反彈的行情中,該基金的凈值再度與行情共振,在倉位數次極致切換過程中,該基金年內漲幅已高達19.22%。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只靈活配置型產品,益民服務領先在此前多個季度中變成了一只“固收”基金,在2023年6月后至去年末,該基金的凈值為一條幾無波瀾的直線,且從季報數據來看,基金資產投向被銀行存款和債券基金包攬。基金經理在多次季報中均有雷同表述:“基于宏觀經濟及國內各行業基本面判斷,本基金目前仍以觀望為主。”
但在去年年報中,該基金經理轉變話鋒明確表示將加倉:目前積極的政策表態以及更多元化的資本市場鼓勵政策會給股票市場形成強有力的支撐。同時,債券方面目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1.6%附近徘徊,盡管仍有進一步下行的趨勢,但是從空間上來講性價比在逐漸降低,幅度有限速度放緩,因此本基金在年末增加了權益資產的配置,并且在2025年將主要配置方向調整為權益資產。
靈活配置屬性“加持”
得益于靈活配置型基金的屬性,益民服務領先的倉位可高可低。華南某公募人士指出,這類產品對市場的短期波動更加敏感,這使得基金經理的倉位進攻和防守,往往發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尤其對于許多本身資產規模并不大的小型靈活配置型基金,在操作上來無影去無蹤的特點更具優勢。
此前,因凈值波動平穩,益民服務領先在多個季度內并無生存壓力,但在去年“924”行情之后,該基金平穩的優勢無疑不再,因此截至去年末的規模考驗如期而至,該基金單季度合計份額從8.89億份銳減至1.37億份。
雖然靈活配置型基金產品的股票倉位可空倉,也可接近滿倉,但基于投資安全和產品風格,市場中的靈活配置型產品往往采取中性倉位策略,40%至60%之間的股票倉位較為常見。“但在基金業績排名壓力較大時,尤其是基金高收益吸引力決定基金資產規模大小,甚至影響產品的存續風險時,越來越多的靈活配置型基金基于通過調整倉位放大凈值彈性。”前述公募人士表示。
擇時之辯
從益民服務領先年內的表現不難發現,在震蕩市中如若能夠完成靈活的倉位轉變,將給基金累積不錯的超額收益,亦給基民提供更好的投資體驗,但“擇時之辯”依舊是橫亙在投資端經久不衰的話題。
如富國基金朱少醒曾表示,他屬于自下而上的選股型選手,先個股選擇,再做配置,基本上放棄擇時。他認為,應該把精力集中在耐心收集具有遠大前景的優秀公司上,等待公司自身創造價值的實現和市場情緒在未來某個時點的周期性回歸。此外,業內相當比例的基金經理在年報“小作文”都會強調“擇時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所以這些基金經理承認擇時的困難,同時放棄擇時,永遠選擇高倉位運作,努力地尋找好企業去捕捉阿爾法。
長期投資固然被無數投研大佬奉為圭臬,但從數據來看,選對入場時機也尤為重要。如德邦高端裝備成立于今年3月14日,成立不久后這只產品即重倉了包括綠的諧波、浙江榮泰以及兆威機電等人形機器人個股,但囿于近期行情走低,該基金一個多月以來跌幅已經超過22%。然而,基金經理陸陽參與管理的另一只德邦鑫星價值自去年“924”行情以來漲幅逼近四成,其間更有翻倍的表現,“師出同門”的兩只基金,因擇時不同從而導致了凈值的云泥之別。
前海開源基金經理楊德龍表示,對于基金經理而言,應主要通過兩種方式應對市場波動:一是通過倉位控制管理回撤;二是在基金合同允許范圍內進行調倉換股,規避沖高回落板塊并捕捉新興機會。“但這對基金經理的能力要求較高,而且會受制于產品類型的約束,例如主題基金的投資范圍受合同嚴格限定,無法進行跨板塊操作以避免風格漂移。”
國投瑞銀基金經理綦縛鵬是為數不多的強調“擇時”的基金經理,他曾表示:“我的投資目標是力求在市場漲的時候跟得上,市場跌的時候能控制住回撤,讓組合凈值能夠不斷創出新高。”他坦承,首先是做大的擇時,自上而下考慮市場環境,決定組合的權益倉位,并在市場高位時壓縮組合彈性,在市場低位時增加組合彈性。在權益倉位基本確定后,才會做行業配置,最后才選擇個股權重。
責編:王璐璐?
排版:劉珺宇
校對:劉榕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