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衛健委日前發布《廣東省醫療機構提供免陪照護服務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在廣州、深圳、汕頭、佛山、惠州、東莞、茂名、清遠等8個城市開展省級首批免陪照護服務試點,《方案》同時強調后續將視情況逐步擴大省級試點范圍。
免陪照護服務從“無陪護病房”服務發展而來,后者是指病人住院期間的生活護理,全部由經過規范化培訓的護理員承擔,而不同于“無陪護病房”服務,從事免陪照護服務的護理員必須逐步按照《醫療護理員培訓大綱(試行)》和《醫療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2024年版)》接受培訓,除取得培訓考核合格證書外,還要拿到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因此,如果說“無陪護病房”服務讓患者家屬從無暇或無法長期陪護的困擾中解脫了出來,免陪照護服務則可讓患者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專業化與安全化服務。
廣東開展省級首批免陪照護服務試點之前,上海、天津等地先行展開了局部性試點,同時廣東省內的深圳、東莞等城市也在部分醫院邁開了試點步伐,因此,這次《方案》中所涉及的一些內容可能吸收了各地試點經驗。從《方案》的表述看,免陪照護服務醫療護理員除來自第三方陪護服務機構的勞務派遣外,還有來自醫療機構的自聘。區別于原來的護工人員由所在服務機構各自分散管理,免陪照護服務醫療護理員則由醫院中央護理部直接管理,具體工作接受護士的指導,與護士一起構成患者護理雙軌協同服務機制。
從人員結構看,目前醫療護理員主要還是來自第三方陪護機構,年齡上稍微偏大,文化素質也不高,但隨著更多職場年輕人加入醫療護理員的隊伍,尤其是許多職業院校加大了以養老護理為導向的專業調整與設置力度,大中專畢業生也將成為醫療護理隊伍的一股新鮮血液。
免陪照護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先前專門發布了價格項目通知,主要包括三個層面:服務提供者同時為三位患者提供服務即“一對三”服務,設定價格為每位患者收費標準140元/日;如服務提供者同時只為兩位患者提供服務,每位患者在主項目價格基礎上加收40元/日,即“一對二”服務每人收費180元;如服務提供者同時只為一位患者提供服務,每位患者在主項目價格基礎上加收140元/日,即“一對一”服務每人收費280元。如此價格水平和結構是否合理,當然有待試點之后患者、醫院以及醫療護理人員等多方面意見的綜合反響。
免陪照護服務價格是患者及其家屬最為敏感的因素。雖然目前的官方指導價水平對于高中收入階層并不構成很大的負擔,但低收入階層卻可能望而生畏,何況當前費用以患者自費為主,國家醫保局也有“免陪照護服務”暫不納入醫保的定論。對此,政策規定也有必要適當松動,并鼓勵支持保險公司積極探索將免陪照護服務費用納入商業保險,同時開發新的保險產品或將現有險種進行升級優化,以覆蓋免陪照護服務的相關費用,由此形成“醫保+商業保險+個人”的共付機制,實現優質服務的可及性與普惠性。
差異化與精準化服務乃免陪照護服務優化升級的主攻方向。醫院不同科室接受治療的患者不同,患者的病因主訴千差萬別,服務需求也不一樣,比如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重在健康引導與精神調理服務,骨科患者重在肢體動作訓練與康復服務,老年患者重在起居與攙扶服務等,對此除了照護服務人員需具備專門技能外,醫療機構各科室需要建立特定服務標準與流程,并劃定相關的護理職責紅色警戒線,包括病人飲食、肢體患者動作訓練以及衣物更換等。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