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押注趨勢,只賭結構;不談風口,只看穿透力。在產業與資本的縫隙中,他創造了超2800倍回報的罕見紀錄。
徐紹煌在深圳的辦公室
在浮躁的一級市場語境中,“長期主義”幾乎成了一句口頭禪。太多人喜歡說,但很少人真正去做。徐紹煌,前海信諾投資公司的合伙人兼投資總監,是那個“真正做”的人。
他出現在一個被高頻敘事與短期回報推著走的行業,卻選擇了一條極為不討巧的路徑:用產業研究起步,以工程師的方式做投研,用實操的數據和結構來反推邏輯成立性。他的風格像老派基金經理,更像一個資本市場的產業規劃者。
“我不是在追熱點,我更關心一個結構在行業中是不是不可被繞過。”在接受采訪時,徐紹煌開門見山。他并不執著于押中風口,而是習慣從長期供需、政策約束和系統瓶頸三個層次出發,識別出真正構筑行業壁壘的機會。“最好的項目,往往最開始是不性感的。”
對他來說,最有吸引力的項目往往不在鎂光燈下,而是藏在被誤判和低估的邊角里。
他以康方生物為例。在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尚未形成完整雙抗技術轉化鏈時,他就已經判斷抗體類藥物平臺將會成為國內市場核心競爭能力的突破口。“技術驗證周期長、臨床路徑復雜、估值階段難以界定,但如果我們在這個階段不投入,未來會失去定價權。”他這樣說。“如果我們今天能以合理價格投進這個項目,并有能力陪他在未來的三個節點上破局,那這就能產生結構性價值。”
因此在康方生物的這條醫療健康賽道上,他早期就開始參與,從技術路線、臨床節點到商業化進程幾乎每一步都跟進。康方生物從天使輪至2020年港交所上市,當前市值超過700億港元。在這整個過程中,他深入理解企業的管線研發邏輯,在關鍵時間節點協助企業對接臨床資源,并在定價討論中提出“科研累計支出/轉化率”模型建議,幫助公司優化披露策略。
在人工智能領域,他深知數據標注是AI發展的基石,其重要性貫穿模型訓練、優化和落地的全生命周期。這一邏輯直接催生了他對曼孚科技的投資決策。當時,行業中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模型算法或訓練平臺,而他則判斷,隨著自動駕駛與大模型訓練需求的指數增長,數據標注的準確性與效率將成為上限決定因子。“數據標注不是人力密集型行業,而是準工業化流程。”他指出。
他不僅投資資金,還協助曼孚科技建立模塊化標注流程,并引入了不少重點客戶,并推動其將產品結構從項目型服務轉向SaaS工具化平臺。截至目前,曼孚已成為國內自動駕駛數據標注頭部企業。
在教育科技領域,他并未被“AI教師”“虛擬輔導”等資本概念誘導,而是通過定量研究學生行為、內容生成與課程推薦效率之間的邏輯,專注于教育產品如何構建出真正影響學習行為的數據閉環,他推動芝士校園在教研產品中引入結構化AI輔助內容生成。他將其定位為“教研效率提升工具”,而非內容替代者。
在看似偏冷門的思力銘科技,他則通過梳理產業政策與制造標準,從工業潔凈度控制、無塵制造的工藝流程出發,建立起一整套技術—產品—品牌—市場的成長邏輯。他不是僅僅“給錢”,而是深度參與產品方案設計,品牌重新定位、市場拓展節奏的制定,最終協助企業起草了中國第一份鞋底清潔設備標準,成為全球工業潔凈領域的重要玩家。
“我投資項目的方式,像一個工程師設計復雜系統。”徐紹煌說。他堅持的“五五法則”——即50%的精力研究產業趨勢與政策窗口,50%的資源聚焦于驗證過的商業模式——正是他所有投資行為的“中控系統”。這套邏輯并不復雜,難的是在“火熱敘事”面前保持自律與冷靜。
這一方法論的延展性也清晰體現在他的賽道選擇中。醫療健康、高新技術、現代農業,是他與團隊錨定的三大主線。在“雙碳”政策還未發酵時,他就組織團隊系統梳理新能源產業鏈中的二三線環節,并完成對儲能與光伏逆變器項目的早期布局。“我們不是等到風口來時再跑,而是在風口前埋伏結構。”
他并不熱衷公開演講,也極少在社交平臺發聲,但在所有被投企業最關鍵的董事會決策中,幾乎總能見到他的身影。對創始人而言,他不是給予“賦能”的投資人,而是真正理解業務、具備對話能力的“并肩設計者”。(馬樂為)
校對: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