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晚間,蘇州中來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來股份;股票代碼:300393.SZ)交出一份符合市場預期的“筑底型”財報: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0.96億元,受光伏產業鏈價格持續探底影響,凈利潤承壓,但經營性現金流保持正向,存貨跌價計提充分,為后續反彈預留空間。
這份財報也折射了當前光伏行業的集體困境。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數據,2024年多晶硅價格下滑超39%,硅片價格下滑超50%,電池片價格下滑超30%,組件價格下滑超29%,全行業盈利空間被壓縮至歷史冰點。更深層的挑戰來自貿易環境惡化:2024年全球光伏組件出口增速放緩至13%,光伏產品出口均價同比下降49.3%,“以價換量”特征突出。
現下,行業已進入“剩者為王”的殘酷洗牌期,而中來股份正通過“技術深蹲+全球化跳躍”的戰略組合,展現出穿越周期的韌性。
“一主引領,雙輪驅動”:穿越周期的戰略支點
面對行業深度調整期,中來股份堅持“一主引領、雙輪驅動”戰略
n型TOPCon技術是中來股份的核心業務技術,2016年以來,公司在n型TOPCon電池技術上持續領跑,自主研發的JSIM 2.0技術進一步提升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使210尺寸TOPCon電池片轉換效率達到26.99%。其背板產品已實現16年零質量投訴,組件業務連續六年入選彭博Tier1名錄,獲得慕尼黑再保險承保,可以說,中來股份早已在技術層面構建了具有差異化的競爭壁壘。
在產品體系上,這份差異化競爭優勢也同樣存在。據公開資料,其拳頭產品“御風組件”系列具有低溫度系數、低工作溫度、低熱斑溫度和抗颶風、抗暴雪、抗冰雹、抗爆裂的“三低四抗”屬性,適用于復雜地形與極端氣候。在國內市場,中來股份已成為中國戶用光伏的頭部品牌之一,覆蓋全國28個省份、累計開發分布式電站超21萬座,年開發能力達3—5GW。同時,公司正加速開展工商業分布式電站、地面集中式電站的EPC業務開拓,同時積極布局新能源風電項目開發、儲能項目EPC業務,不斷豐富業務類型,擴大業務規模。
在海外布局方面,中來股份采取“兩條腿走路”策略:一方面,持續深耕“一帶一路”市場,公司與沙特絲路產業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未來共同開發沙特能源項目;另一方面,聚焦歐洲等主要市場,持續提升公司NIWA組件分銷市場的品牌影響力和產品口碑,銷量進一步增加。
中來股份在技術、產品、市場布局等方面的優勢,為其進一步發揮產業鏈協同效應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全球光伏背板出貨量第一的企業,中來股份累計發貨已超280GW,為組件業務提供了成本與供應鏈優勢;而在終端EPC業務中,通過“組件+系統+運維”全鏈條服務模式,實現增值轉化。同時,得益于控股股東浙能電力的國資背景,公司在項目融資與政策資源方面亦獲得加持。研發創新方面,浙能電力推動中來股份與浙江省白馬湖實驗室合作,共同探索光伏科技前沿領域;業務協同方面,浙能體系下企業間的業務交流,提升了中來股份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
投資邏輯:技術穿越周期,全球化對沖風險
光大證券研報指出,隨著產能出清臨近尾聲,行業價格將在2025年下半年逐步企穩,光伏產品價格有望回升,龍頭企業有望率先實現盈利修復。
第一重邏輯,是產品優勢激發市場需求。
市場對于TOPCon系列產品的需求正在快速上升。據CPIA統計,國內雙面組件市占率已由2019年的14%,提升至2024年的77.6%。中來股份的“全鋼化一站式封裝解決方案”實現了組件成本下降、總重量減少、發電效益增加的“兩減一增”,在市場中具有明顯的降本增效優勢。
第二重邏輯,是技術護城河筑成后的持續領先。
長期來看,TOPCon替代PERC已成行業共識,中來股份不僅深耕n-TOPCon,還在TBC等前沿路徑上持續投入,據統計,近三年研發投入累計達8.5億元,擁有全面的知識產權儲備,累計獲得國內外授權專利310項,包含發明專利136項,實用新型專利174項,形成穩固的技術護城河,在未來n型產業周期中將持續受益。
第三重邏輯,是多元市場與EPC模式帶來的增量空間。
基于戶用光伏領域的優勢,中來股份還在積極開展工商分布式及地面集中式電站業務,為未來構建第二增長曲線。公司的“中來民生”戶用品牌,通過央視等權威媒體的曝光,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業務已覆蓋2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超1100個區/縣,獲“2024戶用光伏/工商業光伏品牌影響力企業”等多項榮譽。同時,在海外,通過“‘一帶一路’+歐洲+技術輸出”三角布局,公司有效降低對單一市場依賴,在動蕩的國際環境中形成穩定現金流來源。
此外,國內“雙碳”目標與海外綠電轉型的大趨勢,也將在政策層面持續利好中來股份的中長期發展。
周期底部,從來都是最考驗企業戰略定力與執行力的時刻。
當晚同步發布的2025年一季報顯示,中來股份已有減虧跡象,在光伏行業觸底反彈的關鍵機遇期,中來股份仍以技術為矛、全球化為盾,展現了頭部企業的戰略定力。隨著行業出清及n型高效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其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迎來業績反轉,成為穿越周期的標桿案例。(齊和寧)
校對:劉星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