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致的“套殼”也能產生價值,引爆智能體浪潮的Manus傳來融資新進展。
據彭博社今日報道,Manus的母公司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于近日完成7500萬美元(約合5.5億元人民幣)融資,估值較此前躍升至近5億美元(約合36.6億元人民幣),實現約5倍增長。本輪融資由硅谷知名風投Benchmark領投,所籌集的資金將主要用于拓展美國、日本及中東等國際市場。
業內人士分析,新一輪融資或將助力Manus改善因服務器承載能力不足而導致使用存在較多限制的狀況,同時也將為其加速進軍拓展海外市場提供更充足的資金支持。
智能體“引爆者”又獲新融資
今年3月初,Manus以“全球首個通用AI Agent(智能體)”的稱號橫空出世,吸引了廣泛的關注。
與傳統AI助手不同,Manus能夠解決各類復雜多變的任務,不僅能提供建議或答案,還能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務成果,比如幫助用戶篩選簡歷、分析股票、制作PPT與短視頻等。由于Manus處于內測階段,只有獲得邀請碼的用戶才能親手體驗。在二手交易平臺上,Manus邀請碼的價格被炒到高達5萬元。
Manus的出現,讓智能體成為推理模型后的下一個技術爆發點,拉開了AI智能體大規模落地應用的序幕。這也使得Manus的母公司蝴蝶效應進入人們的視野。
蝴蝶效應成立于2022年,在Manus之前主要主導開發AI瀏覽器插件Monica。今年3月,Manus創始人兼CEO肖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截至目前,蝴蝶效應共完成兩輪融資,總規模超過1000萬美元,第一輪投資人是真格基金,第二輪投資人包括紅杉中國、騰訊、真格基金和王慧文。兩輪融資后,蝴蝶效應的估值達到1億美元。
3月28日,多家媒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蝴蝶效應正以5億美元估值尋求新一輪融資。今日,據彭博社報道,蝴蝶效應已于近日完成規模為7500萬美元的新一輪融資,由硅谷風投公司Benchmark領投,此次融資也讓公司的估值提升至近5億美元,是此前的約5倍。據了解,本輪融資所籌集的資金將主要用于拓展美國、日本及中東等國際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Benchmark作為硅谷知名的投資機構,此前曾投資過eBay、Twitter、Uber、Instagram、Snapchat等多個成功的案例。此次押注Manus,顯示了其對Manus的看好。
Manus自推出后受到許多用戶的歡迎。由于每項任務均需要消耗大量的計算資源,Manus一直以限制邀請碼的方式限制用戶的數量,邀請碼“一碼難求”,等待及排隊名單據悉已經超過260萬人。業內人士分析,新一輪融資或將助力Manus改善因服務器承載能力不足而導致使用存在較多限制的狀況,同時也將為其加速進軍拓展海外市場提供更充足的資金支持。
贊譽與質疑并存,智能體賽道正火
Manus自推出以來,就一直享受著贊譽,也承受著質疑。
在有些人看來,Manus的優勢在于產品化,通過Multi-Agent(多智能體)的系統,集合強大的大模型能力及相關工具,將其協同整合成一個易用的工具,將AI轉化為可知可感的生產力。質疑者則認為,Manus是一個“套殼”產品、缺乏底層技術的創新及壁壘,隨著各大模型廠商切入智能體賽道,Manus的能力可能會被模型廠商直接覆蓋掉。
但Manus團隊對于“套殼”的質疑懷著坦誠和開放的態度,Manus首席科學家季逸超曾回應稱,“極致的套殼就是勝利”,并在社交平臺表示,Manus使用了美國AI初創公司Anthropic的Claude大模型和不同的阿里千問大模型的微調模型開發。
由于主要基于Claude大模型的底層能力,據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Manus平均每項任務要向Anthropic支付2美元,在推出后的前兩周內僅在Claude模型的使用上就燒掉了超過100萬美元。為平衡高額成本,Manus已推出訂閱服務,月費為39美元,高級版本為199美元。
此外,今年3月11日,Manus還對外宣布,與阿里通義千問團隊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國產模型和算力平臺上實現Manus的功能,兩家技術團隊正緊密協作,致力于為中國用戶打造更具創造力的通用智能體產品。
盡管存在“套殼”的質疑,但是Manus的火爆確實證明了一款好用的通用智能體將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在Manus點燃這一賽道后,各家廠商也爭相布局智能體。比如,字節前不久對標Manus推出了通用智能體協同平臺“扣子空間”。今日,百度在Create 2025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多智能體協作應用“心響”,主打讓用戶實現“一句話解決復雜任務”。
除了大廠以外,最近剛剛開啟IPO流程的AI獨角獸智譜也是國內最早布局AI智能體的玩家之一。今年3月31日,智譜在中關村論壇上正式發布全新智能體AutoGLM沉思。AutoGLM沉思不僅具備深度研究能力,還能實現實際操作,推動智能體進入“邊想邊干”的階段。記者了解到,智譜押注智能體作為下一個技術爆發點,并將戰略聚焦Agentic GLM的研發,以推動智能體技術的快速發展。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Manus引燃智能體熱潮后,越來越多的模型廠商相繼跟進,推動智能體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隨著字節“扣子空間”、百度“心響”的相繼上線,通用智能體賽道已從“創業公司試水”進入“各路玩家混戰”的階段。由于智能體工具主要依賴于底層模型能力及工具鏈整合能力,在模型開源漸成趨勢的環境下,行業可能會迎來同質化競爭的挑戰。
校對:王蔚